外國小美女介紹玉米蛇,感覺萌萌噠
不懂英文的我一句也沒聽明白,唉!沒文化真可怕
通過科學家對物種的詳細分類玉米蛇分類為:
動物界(Kingdom)
→脊索動物門(PhylumChordata)
→爬蟲綱(ClassReptilia)
→有鱗目(OrderSquamata)
→蛇亞目(SuborderOphidia)
→游蛇總科(SuperfamilyColubroide)
→游蛇科(FamilyColubroide)
→黃額蛇亞科(SubfamilyColubroide)
→豹斑蛇屬(GenusPantherophis)
→玉米蛇(Pantherophisguttatus)
原錦蛇屬(Elaphe)拆分為14個屬:
01、錦蛇屬 (Elaphe)
02、鮑氏蛇屬(Bogertophis)
03、頜腔蛇屬(Coelognathus)
04、麗蛇屬(Euprepiophis)
05、樹棲錦蛇屬 (Gonyosoma)
06、麗斑蛇屬(Maculophis)
07、滯卵蛇屬(Oocatochus)
08、山隱蛇屬(Oreocryptophis)
09、曙蛇屬(Orthriophis )
10、偽錦蛇屬(Pseudelaphe)
11、雅蛇屬(Rhadinophis)
12、板蛇屬(Rhinechis)
13、北美綠錦蛇屬(Senticolistriaspis )
14、豹斑蛇屬(Pantherophis )← 玉米在此
玉米蛇/紅鼠蛇
英文名:CornSnake / Red Rat snake
拉丁學名:Pantherophisguttatus
成體全長0.8米-1.2米,最長可達1.8米
溫順無毒,具有觀賞性的寵物蛇,是爬寵市場上主要品種之一,價位在幾百元至上萬元不等,已人工培育出各種不同體色、紋路、無鱗等品系
野外通??梢姷交疑?、灰褐色至土黃色、橙色、等,經常在玉米地被遇到,所以叫做“玉米蛇”。
原產地在美國東南部,墨西哥灣沿岸 ,在美國、墨西哥、巴哈馬、開曼群島、維爾京群島等地都有發現。棲息于干燥林地,沼澤,農田等地。獨居生活,黃昏及夜間覓食活動。
野外生活習性、繁殖方式
獨居生活,半樹棲性,黃昏及夜間覓食活動,清晨時分曬太陽以調節體溫,每年11月至翌年3月為冬眠期。玉米錦蛇的食物包括小型嚙齒類、蜥蜴類、蛙類、小型鳥類、魚類以及鳥蛋,年幼個體則主要以昆蟲為食。人工養殖主要以乳鼠,小白鼠為主。合適溫度: 21~32℃ ;相對濕度:75~80% 。
在蛇的繁殖季節,雌蛇尾基部的一種腺體能散發出特殊的氣味,雄蛇憑借這種氣味追蹤雌蛇。雄蛇有一對交接器,即所謂"半陰莖",平時收縮至易尾基部內,交配時可從泄殖孔伸出,每次交配時只使用一側的"半陰莖"。交配時,兩蛇相互緊緊纏繞如油條狀,頭部在同一方,雄蛇身劇烈抖動,雌蛇則伏地不動,射精后雌雄蛇分開。
在每年的繁殖季節,一條雄蛇可與幾條雌蛇交配。雌蛇雖然只有一次性接受交配,但存于雌蛇泄殖腔內的精子在3年內仍有受精能力。
玉米錦蛇每年3~5月交配繁殖,雌蛇每次產3~40枚卵,蛇蛋蛋殼呈白色,孵化期約60天左右,卵于7~9月間孵化,小蛇的性別像大多數爬行動物那樣取決于氣溫(高雄低雌),2~3歲性成熟 ,壽命12~15年,最高紀錄23年。
保護級別
玉米錦蛇被列入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》(IUCN)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.1——無危物種(LC)
種群現狀
每年都有野生玉米蛇被捕獲、販賣到寵物市場上,但這并沒有影響到其種群的繁衍生息,因為人工繁殖的玉米蛇已經達到了一定數量,暫無滅絕的危險。